房屋建筑是供人们日常居住、生活和从事各类公共活动的建筑,通常由基础、墙体和柱、楼地层、楼梯、屋顶、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,这些组成部分构成了房屋的主体,它们在建筑的不同部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。其他次要组成包括:阳台、台阶、散水、勒脚、雨棚、女儿墙等等。

- 基础
基础是墙或柱下面的承重构件,埋在自然地面以下,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承重构件,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。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,是基础下面的土层,它承受着由基础传下来的荷载。
要求: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,并能抵御地下水、冰冻等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。
分类:按构造形式可分为独立基础、条形基础、筏式基础、桩基础、箱形基础等。

- 墙体和柱
墙(柱)承受楼板和屋顶传来的荷载。在墙承重的房屋中,墙既是承重构件,又是围护构件;在框架承重的房屋中,柱是承重构件,而墙只是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。
要求:作为承重构件,墙(柱)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;作为围护构件,外墙必须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。内分隔墙则必须隔声、保温、隔热、防火、防水等。
墙体分类:
按墙体材料分类:砖墙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、石材墙、板材墙、整体墙。按墙体材料分类:砖墙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、石材墙、板材墙、整体墙。
按墙体位置分类:分为外墙及内墙两大部分,每部分又各有纵、横两个方向,这样共形成四种墙体,即纵向外墙、横向外墙(又称山墙)、纵向内墙、横向内墙。
按墙体受力分类:承重墙和非承重墙。凡直接承受上部屋顶、楼板所传来荷载的墙称承重墙;凡不承受上部荷载的墙称非承重墙,非承重墙包括隔墙、填充墙和幕墙。
按墙体构造分类:实体墙、空体墙,复合墙。

柱子分类:
按柱子位置:中柱、边柱、角柱。
按截面形式分:方柱、圆柱、管柱、矩形柱、工字形柱、H形柱、T形柱、 L形柱、十字形柱、双肢柱、格构柱。
按所用材料分:石柱、砖柱、砌块柱、木柱、钢柱、钢筋混凝土柱、劲性钢筋混凝土柱、钢管混凝土柱和各种组合柱。

- 楼地层
楼板:楼板既是水平方向上的承重构件,又是分隔楼层空间的围护构件。支撑人、家具和设备荷载,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承重墙或梁、柱;同时楼板层支撑在墙体上,对墙体起着水平支撑作用,增强建筑的刚度和整体性,并用来分隔楼层之间的空间。因此,楼板层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,同时性能应满足使用和围护要求。
地坪层:当建筑物底层未用楼板架空时,地坪层作为底层空间与地基之间的分隔构件,支撑着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,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。地坪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,并能均匀传力和防潮。
- 楼梯
楼梯是建筑物中人们步行上下楼层的垂直交通联系部件,并根据需要满足紧急事故时的人员疏散。

要求:楼梯应有足够的通行能力,并做到兼顾耐久和满足消防疏散安全。
组成:楼梯段、休息平台和栏杆扶手
分类:按楼层间楼梯的数量和上下楼层方式的不同,可分为直跑式楼梯、双跑式楼梯、三跑楼梯、四跑楼梯、圆形楼梯、八角形楼梯、剪刀式楼梯和交叉式楼梯等。

- 屋顶
屋顶是建筑物顶部构件,既是承重构件,又是围护构件。屋面板支撑屋面设施及自然界中风霜雪雨荷载,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承重墙或梁柱。
要求:屋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,并具有防水、保温、隔热等能力,上人屋面还得满足使用的要求。
组成:屋顶(从下到上)主要由结构层、找坡层、隔热层(保温层)、找平层、结合层、防水层、保护层等部分组成。
分类:平顶、坡屋顶、曲面屋顶
平屋顶:指屋面坡度在10%以下的屋顶,最常用的排水坡度为2%——3%。
坡屋顶:指屋面坡度在10%以上的屋顶。包括单坡、双坡、四坡、歇山式、折板式等多种形式。
曲面屋顶:屋顶为曲面,如球形、悬索形、鞍形等。这种屋顶施工工艺较复杂,但外部形状独特。

- 门窗
门作用:门主要是供联系内外交通或阻隔人流,有的门也兼有采光通风作用。
门要求:门应该满足交通、消防疏散、防盗、隔声、热工等要求。
门分类:门按开启方式可分为平开门、弹簧门、推拉门、折叠门、转门。

窗作用:窗的作用主要是采光、通风及眺望。
窗要求:窗应满足防水、隔声、防盗、热工等要求。
窗分类:窗按所用材料不同,分为木窗、钢窗、铝合金窗、铝塑窗、塑钢窗等;按开启方式,可分为平开窗、中悬窗、上悬窗、下悬窗、立式转窗、水平推拉窗、垂直推拉窗、百叶窗、隔音保温窗、固定窗、防火窗、橱窗、防射线观察窗等。

- 其他组成
阳台:楼层建筑中,人们与外界空间联系的主要方式,有三面敞开的,也有半敞开的,或一面敞开的,或封闭的。
台阶:通常是指建筑物入口处、室内外不同标高地面之间设置的踏步。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.30m,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.15m,并不宜小于0.10m,踏步应防滑。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,当高差不足2级时,应按坡道设置。
散水:房屋等建筑物周围用砖石或混凝土铺成的保护层,宽度多在一米上下,作用是使雨水淌远一点然后渗入地下,以保护地基。
勒脚: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接触部位墙体的加厚部分。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、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,从而保护墙面,保证室内干燥,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。勒脚的高度不低于700mm。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,应与散水、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。
雨棚:雨棚是设在建筑物出入口或顶部阳台上方用来挡雨、挡风、防高空落物砸伤的一种建筑装配。
女儿墙:是建筑物屋顶周围的矮墙,主要作用除维护安全外,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,以避免防水层渗水、或是屋顶雨水漫流。依国家建筑规范规定,上人屋面女儿墙高度一般不得低于1.1m,最高不得大于1.5m。
